top of page

东京爵士随笔 
Jazz [x] Tokyo

为文章选择可供同时聆听的音乐是日本钢琴演奏家山中千寻的爵士三重奏作品So Long (Live in New York, 2011),简单的旋律一遍遍重复可能开始显得有些乏味,但是情绪一点点累积直到最后的释放,韵味十足。这个曲子能很好地解释日本爵士的“克制”,它并不意味着其在情绪渲染上有所节制,而是指因受东方文化影响,在情绪表达上所有具有的内敛特质。如果说西方的爵士像梵高的星空,那么强烈的色调,扭曲的笔触传达出的情感似乎可以将人吞噬,日本爵士便是松林图,寥寥数笔,墨松几棵,润物无声,让人沉浸其中。

By 李辛吾 Lee Hsin-wu 

On Music - 10/05/2016

​一. 爵士在东京 Jazz [at] Tokyo

东京,这样一个仅仅用涩谷一次绿灯匆匆行人的片段就可以定义的城市,在初见时往往会让人感觉浮躁而肤浅。滋长在东京的爵士,初见不过是挂在商场外众多红蓝霓虹灯招牌中的一块,毫无差别的搔首弄姿。好在这块招牌名副其实,逛不完的爵士圣地,数不清的现场演出。在东京的一千三百家书店,以及更多的酒吧和咖啡厅,可能都在播放着爵士乐。

 

周五晚上的东京,会暴露自己轻浮的天性,卸下了一周的伪装,人们不再刻意压抑自己,大口地喝酒,大声地聊天,扭动着屁股、腰和欲望。爵士乐,在此刻也逐渐喧嚣起来了:六点,四谷站旁的いーぐる(Jazz-Eagle),店长刚刚换上了今天决定播放的Birth of the Cool,缅怀Miles Davis以及Cool Jazz的诞生; 八点,被新宿众多商场挤压的DUG的Happy Hour就快结束,进店的男男女女丝毫不减,是为一睹墙上所挂的店主中平穗積拍摄的爵士大师们的风姿;九点,六本木的Blue Note夜场演出即将开始,舞台上可能是Marcus Miller在演奏自己致敬李小龙所做的Bruce Lee,也可能是Kenny Garrett带来自己最经典的作品True Blue。

WeChat Image_20230212093745.jpg

DUG, 新宿 (www.dug.co.jp)

1

WeChat Image_20230212093805.jpg

DUG官网的一张截图,记录了店长中平穗積拍摄过的爵士演奏家,这些名字对爵士乐迷来说,个个如雷贯耳  (www.dug.co.jp)

image-asset.png

Katsumasa Kusunoe, GETAWAY TO JAZZ KISSA VOL 2

いーぐる, 四谷 (Jazz-Eagle, Yotsuya),店的中央有一间小屋,摆放着唱片机和大量的黑胶唱片,透过玻璃,顾客们会看到店员们挑选与更换唱片

初见东京的爵士,寻思着也许爵士之于这里,就像点缀在蛋糕上的新鲜草莓,鲜亮可人,引诱你立刻把它取走塞到嘴里。在短暂的心满意足之后,此时正沉浸在奶油中的你早就把先前的滋味忘得一干二净。

二. 东京的爵士 Jazz [from] Tokyo  

爵士传入日本,始于黑船事件国门被美军舰船打开,兴盛于二战结束后,彼时日本疯狂效仿美国的热潮涵盖了几乎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这种狂热,现在仍旧没有消弥,东京顶级的爵士酒吧Blue Note与Cotton Club,依旧会展示自己“From New York”的身份;代官山的茑屋书店(TSUTAYA)的爵士与黑胶专区,也多数被冠以“洋乐”之名的美国爵士占据,一位位爵士大师的名字被各种片假名的蹩脚读音所注解着;日本文学的旗手村上春树,更是美国爵士的忠实拥趸,早年在东京经营爵士酒吧,成名后著书两卷“爵士乐群英谱”,为52位美国爵士乐手书写小传,也更像是村上在怀念自己当年的那份热忱。

美国对日本爵士氛围的塑造毋庸置疑,但细细品味,日本爵士的盛行,并不是仅仅靠大肆推行美式爵士,或换言之对美式爵士的模仿复制那么简单的。扎根于东京、大阪的本土爵士,受到爵士辐射影响的日本其他音乐流派,甚至是J-POP,反推过来使日本的爵士环境相比单纯的“美国情趣”更加丰富撩人。

 

日本人善于学习,更不吝于向多方取经。遣唐使带来的中华文明奠定了日本文化的基础,明治维新起又开始不断向欧美学习。它的本土爵士,也是建立于美国爵士的基础之上,同时继承着善于向各方吸纳学习的传统,这一点更是与当今不同音乐流派的壁垒逐渐模糊、音乐界追求不同风格的交叉融合的潮流不谋而合。可以说,由日本民族特点给爵士发展灌入的先锋性与实验性,并不逊于功底深厚的美国。

WeChat Image_20230212095501.jpg

Mouse on the Keys, 来自东京的先锋爵士乐团,两架钢琴与一台架子鼓的独特三重奏配置。

“他们的音乐让人联想到日本现代建筑大师丹下健三的作品——锐利而流畅的线条,以及日本知名导演敕使河原宏的表现主义手法。”

WeChat Image_20230212095505.jpg

东京八分钟的音乐总监椎名林檎与指挥家斋藤毅2007年共同发行的专辑“平成风俗”,对自己之前的作品进行回顾与重组,编曲上充分体现了多种风格的融合与交织

里约奥约会闭幕式上的东京八分钟,日本摆脱了输出传统文化的桎梏,很自信的展示了自身的当代文化,而表演环节,正是大篇幅以爵士作为背景音乐。混合了金属的爆破力,电音的现代感的轻快爵士,配上摩登的现代舞,竟意外的散发着浓厚的日本气息。相信在学习的同时,日本也已经悄然完成了对这些文化的同化了吧。

三. 爵士与城市 Jazz [and] Tokyo  

 

再说回爵士乐,源于美国南部种植园黑奴间的互相传唱,本就是让他们忘却残酷的现实,追求精神上的欢愉。这样的音乐在新奥尔良孕育发展,便不难解释早期的爵士乐与性爱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了,甚至爵士“Jazz”更早的名字“Jass”也是性爱中短暂的高潮的意思。有着这样一段历史的爵士乐,似乎是天生带着随性、及时行乐的标签。然而,随性,有时甚至是放肆的爵士乐,到了日本,到了东京,却给人柔和克制的感觉。而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并不在于音乐有什么不同,更多的是音乐与城市产生的化学反应。

WeChat Image_20230212102847.jpg

2016 Playboy Jazz Festival, Hollywood Bowl, LA

13岁的钢琴少年Joey Alexander带着他的三重奏正在演奏,从好莱坞碗的“边沿”向下俯瞰,以舞台为中心放射状的座位上黑压压的人群,背后的好莱坞山,以及隐约可见的“HOLLYWOOD”标志。此刻,本就个头不大的演奏者显得更加单薄。照片中,不只有钢琴声,还有人们的喧嚣。他们戴着刚刚买好的巴拿马帽,打开随身携带的小型冰箱,拿出冰水来递给朋友,谈论着这边热狗有多难吃,祈祷着一会儿回家堵车不会太严重,一边放声大笑。

WeChat Image_20230212102850.jpg

2016 Tokyo Jazz Festival, 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

东京爵士音乐节最后一天的晚上,表演全部结束,来自韩国的JSFA (Jazz Snobs, Funk Addicts)最后将外场的喧闹推向顶峰。然而很快,一切归于平静,蜂拥在舞台旁边的人群早已散去,被音乐吸引过来的上班族可能正在匆忙奔向旁边的东京站,情侣还抱在一起说着悄悄话,意犹未尽的人们刚刚在舞台旁边买到了JSFA的唱片,在想着有没有机会遇到他们要个签名。舞台前的两棵树早就被站在后排、被树枝挡住视线的人在心里咒骂了千万遍,然而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它的平静倒是安抚了刚刚突如其来的躁动。

今年参加了东京与洛杉矶两个地方的爵士音乐节,在其中感受到的对比更为直观。洛杉矶的爵士音乐节是一场无尽的狂欢,演奏的音乐家是把控现场的DJ,演出的最后,甚至没有人还坐在座位上,都在随着音乐的律动所起舞摇摆。洛杉矶,这个因淘金热而发展的巨大的车轮上的城市,波普文化与消费主义的浸淫所,爵士与它碰撞的产物自然是一次天性的释放。

 

东京的音乐节则是一场浸入式的话剧,观众跟随着音乐家在过他们的人生,如痴如醉,当全场灯光亮起,观众虽然可能对角色转变稍有迟钝,却也心满意足,鼓掌表达对演出的喜爱。重新审视东京,初见东京的浮躁褪去,遮盖在不同面孔,混杂在各种声音之中的东京的内核还是东方文化的细腻与内敛。爵士来到东京,如“菊与刀”书中描绘的日本民族的双重性一样,产生的是随性与内敛的矛盾,抑或被称作“克制的放肆”,而这,则是爵士这种舶来文化,与日本文化碰撞后独一无二的产物。

WeChat Image_20230212103401.jpg

为文章选择可供同时聆听的音乐是日本钢琴演奏家山中千寻的爵士三重奏作品So Long,简单的旋律一遍遍重复可能开始显得有些乏味,但是情绪一点点累积直到最后的释放,韵味十足。这个曲子能很好地解释日本爵士的“克制”,它并不意味着其在情绪渲染上有所节制,而是指因受东方文化影响,在情绪表达上所有具有的内敛特质。如果说西方的爵士像梵高的星空,那么强烈的色调,扭曲的笔触传达出的情感似乎可以将人吞噬,日本爵士便是松林图,寥寥数笔,墨松几棵,润物无声,让人沉浸其中。

bottom of page